欢迎光临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
合作交流
发布日期:2021-01-21 10:20:00 总浏览量:126 来源:海水鱼体系
1月17~20日,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总结考评暨‘十三五’综合考核与验收工作会议”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领导,体系顾问专家、地方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以及海水鱼体系全体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主持体系首席科学家考评
开幕式由海水鱼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研究员主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代表海水鱼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单位向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为海水鱼体系建设与高效运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方辉处长对海水鱼体系引领我国海水鱼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介绍了“十四五”我国渔业发展的新形势和重点方向。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处王丹处长的主持下,首席科学家关长涛研究员作了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及“十三五”工作述职汇报。
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金显仕所长致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方辉处长讲话
海水鱼体系首席科学家关长涛研究员、功能研究室主任麦康森院士等作述职汇报
地方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官曙光研究员、李怡群研究员交流
为加强与地方体系创新团队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发挥海水鱼产业领域专家智库作用,协同推进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会议还邀请了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怡群研究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海水鱼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官曙光研究员,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会长雷东、石斑鱼分会会长蔡春有,宁德市渔业协会会长韩承义,中国渔业协会金鲳鱼分会秘书长彭树锋,体系顾问专家刘家富研究员、苏永全教授、姜志强教授、陈松林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并做交流。
按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统一部署,在海水鱼体系首席科学家和执行专家组专家的主持下,体系各功能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对2020年及“十三五”开展的体系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了述职汇报,接受了体系全体人员的评议。
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收官之年,海水鱼体系凝心聚力,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围绕制约海水鱼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了链条式技术攻关,凝练“十三五”体系研发成果并进行系统集成示范,各岗位与综合试验站团队植根产业一线,在宁德市蕉城区、葫芦岛市兴城市积极开展“一县一业”产业服务,及时应对产业突发问题,有力支撑了海水鱼产业复工复产和稳产保供。
“十三五”期间,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以主导养殖鱼类为单元,围绕海水鱼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等产业关键问题,制定并组织实施体系任务,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体系各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团队,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在重点任务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引领性前沿研究、基础数据库构建与优化、打造“一县一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开展应急性服务、加强科企对接、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体系研发的大黄鱼“甬岱1号”、暗纹东方鲀“中洋1号”、牙鲆“鲆优2号”和石斑鱼“虎龙杂交斑”“云龙石斑鱼”等5个新品种获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率先建立了海水鱼基因组编辑技术,获得了基因编辑F3代鱼;主导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工业化养殖新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活疫苗创制技术”入选2019年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技术;“红鳍东方鲀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大黄鱼脂类营养研究”研究成果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一等奖。
“十三五”期间,体系共研发新品种5项、新技术25项、新规程34项;新工艺25项、新产品20个、新设备4台;发布各类标准48项;授权专利共231项,申请国内专利296项,获软件著作权36项;发表论文1009篇,其中SCI论文501篇,出版专著23部;获省部级及行业科技成果奖38项,验收成果56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人才称号39人次,地市级人才称号12人次;召开线上线下培训会、现场会158场,提供技术咨询217次,开展产业调研79项,培训技术人员、养殖大户及渔民共计2364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8348份。
国家海水鱼体系圆满完成了2020年及“十三五”期间的各项任务和考核指标,体系研发的新品种与新品系、新技术与新模式、新设施与新装备、新产品与新工艺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引领和推动我国海水鱼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面向“十四五”,海水鱼体系全体成员将牢记初心和使命,继续凝心聚力、突破创新,为我国海水鱼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海水鱼体系全体岗位科学家与综合试验站站长参加会议